思政大课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网站 >> 德育之窗 >> 思政大课堂 >> 正文

如何有效的防止被诈骗

发布日期:2018-04-10    作者:校团委     来源:     点击:        

 高一(2)班 曾闻雅

 

“诈骗”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古时的三百六十行中属“千门”,与盗门、娼门等同属下九流。

诈骗: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通过以关系、中介、特殊身份、乞求帮助或以小利取信等方式进行,在取得信任后,实施诈骗。实施诈骗者通常是不愿自食其力,只想不劳而获且赚大钱、快钱的人,这些人以单个,或组群对周围人群施以骗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又产生了网络、电信诈骗;虚拟中奖;虚拟充值;恶意扣费等新型诈骗方式,这些诈骗方式层出不穷,对受害人的影响程度也大小不一,但对社会危害极大。

诈骗与反诈骗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诈骗手段虽多种多样,但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上把握并予以防范,是可以避免自己误入圈套的。诈骗归根结底是利用受害人的心理,如:虚荣心、同情心、贪心……反诈骗则需要自身有辨别与防范意识,不贪心、不滥用同情心不轻信与盲从他人,懂得调查与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反应。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盲目相信求助者2不盲从“能人志士”3天上不会掉馅饼4在正确的时间与对应当事人取得联系予以确认信息等。做到以上几点,绝大多数的骗术是可以被戳穿的,从而避免在财物上的重大损失。

近些年,我国的司法部门加大了对于诈骗案件的侦破力度,并出台了一些相应措施,加强与电信、银行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如:1不同平台与系统,在转账过程中延长现金滞留时间;2公安机关提示民众其不会直接电话要求告知银行账号与密码等重要信息;3在央视直播平台提示民众各类新型诈骗手段;4严厉打击利用各类平台传播虚假信息或实施诈骗的团伙等。

总的来说,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受骗原因还需归结于受害人自己,若能克制非分欲望,明晰自然法则,仔细甄别,是可以防范被诈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