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b_content_2
首页 >> 五育并举 >> 思政大课堂 >> 正文

缅怀先烈志 共筑中华魂 ——黄石三中第9周国旗下讲话

发布日期:2025-04-03    作者:刘成洪     来源:     点击:        


程倩,毕业于西南大学历史系,黄石三中高一年级历史教师

当我们站在国旗下,享受着和平的阳光时,可曾想过,脚下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经历过怎样的风雨?清明将至,这不仅是一个祭扫的时节,更是一次灵魂的叩问:那些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英烈们,

会对今天的我们,有着怎样的期许?高一年级历史教师程倩的国旗下讲话应该会让我们找到答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国旗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的节日。农人以它丈量稻菽的轮回,诗家用它称量思念的重量。而今日,当我们仰望飘扬的国旗,也是在仰望无数英魂用脊梁撑起的精神苍穹。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仅要祭奠祖先,更要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翻开历史的画卷: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灾难中逆行而上的平凡英雄,实验室里呕心沥血的科研先锋……正是他们用信念与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同学们,和平年代的幸福并非理所当然。当山区孩子跋涉十里山路求学,当国际新闻中战火硝烟弥漫,当我们站在国旗下,仰望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时,我们才懂得:脚下这片土地的安宁,是无数人用坚守换来的礼物。正如毛主席所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青山处处埋忠骨,和平年代的每一穗麦芒上都凝结着英烈守望的目光。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聆听者,更要做精神的传承者。高一年级的行走课堂已经开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感触历史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在华新旧址聆听导游讲述高温车间里工人挥汗如雨的故事,可以在矿山公园探寻共产党人在矿山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可以在新冶钢感受共产党人带领工人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这些浸透血与火的历史现场,远比书本更震撼心灵。

英烈们的精神,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爱国,何为担当。今天的我们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依然可以在平凡中践行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锤炼品德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是我们对英烈精神的最好传承。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把英雄视为偶像。特别是在“娱乐至上”“流量至上”的错误导向下,一部分人的价值认知出现了偏差,甚至奉行“历史虚无主义”,本该汲取的“榜样能量”被逐渐弱化。一个民族如果不崇尚英雄,就很难获得深沉的文化自信。如果年轻人能与先烈、英雄产生更多的“惺惺相惜”,让英雄回归“偶像本位”,民族文化才能经久不衰。

同学们,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让我们以英烈为榜样,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

最后,让我们向所有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烈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肃穆哀思!愿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愿我们的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