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潋滟,崭新的校园迎来了朝气蓬勃的2025级高一新生。为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关键过渡,8月27日至28日黄石三中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在学术报告厅分四场举办以“新起点,‘心’适应”为主题的入学适应心理讲座。讲座分别由心理老师董湘娥和倪晶晶主讲,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心灵上的“及时雨”。


一、巧设游戏破坚冰,感知“适应”初体验
讲座伊始,一个简单的“十指交叉”游戏迅速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在董老师、倪老师的指引下,同学们先是自然地十指相扣,随后又尝试反方向交叉。“第一种方式特别顺畅,反过来就觉得很别扭、很陌生!”一位同学分享道。老师借此巧妙引出了讲座的核心主题——“适应,就像改变十指交叉的习惯,需要一个有意识练习的过程,可能会暂时不适,但最终能形成新的‘舒适区’”。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同学们在会心一笑中深刻理解了适应的普遍性与必要性。




二、“开学综合症”检查单,引发共鸣减焦虑
随后,董老师、倪老师展示了一份“开学综合症”自我检查清单,涵盖了“莫名感到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想念老同学、对新社交感到紧张”等现象。台下同学们或点头、或窃窃私语,纷纷在清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这种共鸣,有效地缓解了同学们的焦虑情绪,让大家明白这些困扰是过渡期的正常反应,而非个人能力不足。

三、“适应卡”通关挑战,集思广益显智慧
讲座的核心环节是别开生面的“小组通关挑战”。各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环境适应卡、人际适应卡、学业适应卡和心态调节卡四大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头脑风暴“通关技巧”。“环境适应卡”小组提出:“利用周末约新同学一起逛校园,亲手绘制一张‘校园资源地图’!”;“人际适应卡”小组分享:“微笑是万能通行证,从记住同桌的名字开始,主动分享零食和笔记。”;“学业适应卡”小组献策:“告别‘被动听讲’,学会‘主动预习’,利用错题本成为自己的‘专属教练’。”;“心态调节卡”小组共鸣:“允许自己有一个‘缓冲期’,不急于求成,每天给自己一点积极的自我暗示。”同学们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许多实用而充满创意的“金点子”层出不穷,现场变成一个巨大的能量补给站。







四、教师点睛补妙招,赋能成长启新程
在同学们分享的基础上,董老师、倪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专业补充和提升。她门介绍“刺猬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以帮助学生适应人际关系;推荐“调节适度压力水平”来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同学们学习“成长型思维”,将“我不会”转变为“我暂时还不会”。老师们的总结为同学们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行动指南,赋予了大家前行的信心与力量。


本次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它不仅是一场讲座,更是一次心灵的按摩和团队的破冰。相信2025级的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心灵的滋养,更快地融入黄石三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顺利开启高中三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