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2025年3月28日下午,黄石三中高二(10)教室,随着一声庄重的“法槌”声响起,一场别开生面思政课——“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模拟法庭活动选取了三月联考试卷中的真实案例,案件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法律探讨价值。本次庭审围绕一桩极具争议的案件展开:广州男子连某因入室盗窃,被别墅主人饲养的狼狗咬伤致死,其家属反诉房主索赔66万元。别墅主人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这一案件不仅引发了学生们的激烈讨论,也考验着他们对法律原则的理解与应用。

为提高课堂互动性和竞争性,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PK竞赛的模式,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分别是以胡运为组长的“幸运组”和以黎恩祺为组长的“感恩组”。“感恩组” 认为,尽管连某存在盗窃行为,但法律不应剥夺其生命,房主对狼狗的管理不当,应承担一定责任。“幸运组” 则主张,连某深夜入室行窃并主动投毒,应对自身后果负责,房主及其狼狗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应担责。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根据案件需要,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人、证人等角色。每名同学必须加入一个小组,并尽可能承担一项重要职责。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庭审准备,包括:确定案件性质,厘清案件基本事实;明确争议焦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起草并完善起诉状、答辩状等法律文书;搜集证据,整理案件逻辑,制定辩论策略。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法律思维,也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为即将展开的庭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角色分配后,学生们迅速进入状态,投入到案件审理的准备过程中。他们查阅资料,撰写发言稿,梳理案件线索,并围绕争议焦点展开推演和讨论。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据理力争,代理人运用法律条文进行辩护,证人提供关键证词,审判组则严格把控庭审程序,最终依法裁决。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紧张而富有挑战性。


全程参与并指导此次活动的思政教师兼班主任昌平先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庭审结束后进行了详细点评。从法律逻辑的严密性、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到庭审节奏的把控,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学生们提升的空间。最终,“幸运组”凭借更缜密的法律逻辑和更清晰的庭审策略,略胜一筹。

通过这场沉浸式体验,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更深刻理解了法律的重要性。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增强了法律意识,树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模拟法庭教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授,更是法治精神的培养。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法律的意义不只是纸面上的条文,更是实践中的公正。通过模拟法庭,学生们亲身体验诉讼过程,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公平,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法学教育的枯燥局限,使法律学习更加生动、深刻,也为未来培养具备法治思维的公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