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黄石市第三中学应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围绕人教版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的读思课“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组织4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深化师范生对英语课堂实践的理解,同时推动文化遗产主题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
一、活动背景与设计理念
本次“同课异构”以阿斯旺大坝文化遗产保护案例为切入点,聚焦“从问题到解决”的文本逻辑,呼应了新课标对“人与社会”主题的深度挖掘要求。教学设计围绕以下核心展开:
问题导向:通过视频导入、时间线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与解决方案;
国际合作意识:强调阿斯旺大坝案例中多国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思维品质提升:设计小组讨论、复述评价等活动,强化批判性思维与迁移应用能力。
二、教学亮点与特色
四位教师以同一主题展开差异化设计,展现了多元化的教学智慧。
1、情境创设与互动生成
江漓老师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形式,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代表,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方案,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李郡结合本地传统文化(如黄石矿冶文化),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增强文化认同感。
2、技术赋能与资源整合
丁萌老师利用数字时间线工具(如Timeline JS)动态呈现阿斯旺大坝建设与文物迁移过程,直观展示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李雅楠老师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云参观”埃及阿布辛贝神庙,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评价创新与德育渗透
设计“复述评价表”,学生根据语言表达、逻辑连贯性等维度互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是否值得不计代价保护文化遗产”时,教师结合黄石本土工业遗产保护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平衡,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三、师生反馈与活动意义
1、师范生视角
湖师大学员表示,通过观摩真实课堂,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落地。例如,教师通过“问题链”(如预测文本内容、分析数字意义)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这一方法对其微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专家点评
湖北师范大学外院带队刘瑶瑶老师指出,本次活动体现了“为思维而教”的理念,尤其是教师对文本结构的可视化处理(如思维导图、时间线)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湖北师范大学外院副院长朱勇进院长强调,此类校地合作活动为师范生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助力其成长为“一专多能”的未来教师。
四、展望与启示
此次“同课异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碰撞,更是教育理念的融合。黄石三中与湖师大外语学院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广创新教学模式,辐射更多基层学校。
以文化为媒,以课堂为径,黄石三中与湖师大外语学院的此次合作,不仅为师范生成长注入实践动能,也为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双方将持续探索“高校—中学”协同育人机制,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江漓老师在高209班的课堂上

丁萌老师在高109班的课堂上

李郡老师在高103班的课堂上


李雅楠老师在高202班的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