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成长阅读正当时
——黄石三中第十二周国旗下讲话
古往今来,书籍承载着人类最璀璨的智慧。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智者相遇——司马迁的坚韧、居里夫人的执着、陶渊明的淡泊……这些精神力量,正是青春路上最珍贵的养料。本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书香伴成长阅读正当时,本周国旗下讲话由101班杨雨菡同学为我们主讲。

书香铸魂,阅读明志——在信息洪流中守护精神灯塔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晨光熹微,国旗猎猎。站在人类文明第三个千年的门槛上,我们这一代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认知革命。当算法推荐越来越精准,当碎片信息越来越汹涌,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关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个体生命的完整。
翻开华夏文明的典籍长卷,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史诗。孔子韦编三绝,不是为博闻强记,而是为“究天人之际”;朱熹“格物致知”,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对“理一分殊”的永恒追问。那些穿越时空的读书身影告诉我们:真正的阅读,从来都是一场思想的修行,一次灵魂的涅槃。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名字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是让书籍成为丈量世界的标尺,让阅读成为突破认知边界的桥梁。
也许有同学会问: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我们还需要阅读吗?看看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吧!5万余卷典籍在沙漠深处沉睡千年,当它们重见天日时,依然能让我们触摸到盛唐的温度。这让我们懂得:快餐式的信息流带不走深度思考的力量,短视频的喧嚣盖不住书香浸润的光芒。正如雨果所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当我们真正与文字对话时,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塑造完整人格的精神养分。
站在青春的跑道上,我们何其幸运!教室里的书架静待翻阅,图书馆的晨曦温暖明亮。我们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能在孙少平的煤油灯下读懂奋斗的意义;当我们翻阅《人类群星闪耀时》,会为拜占庭那道被遗忘的城门心潮澎湃。这些与经典对话的瞬间,正悄然构筑着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和面对人生的底气。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转型。然而,再智能的算法也替代不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命智慧,再便捷的搜索引擎也承载不了《史记》里“究天人之际”的史学精神。当我们阅读《红楼梦》,不仅是在欣赏文学巨著,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人性、社会、命运的宏大讨论。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选择,将决定未来中国的精神高度。是满足于“知道分子”的浅薄,还是追求“知识分子”的深度?是沉迷于即时满足的感官刺激,还是享受延迟满足的思想愉悦?这个选择,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民族复兴。我们终将明白:每一本认真读过的书,都是对青春最好的致敬。
最后,请允许我化用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与诸君共勉:“为天地立心,在阅读中感悟宇宙人生;为生民立命,在经典里培育人文情怀;为往圣继绝学,在传承中创新思想智慧;为万世开太平,用书香铸就时代华章!”
愿我们眼中闪烁经典智慧,胸中激荡家国情怀,脚下丈量时代征程!愿我们都能在书香中,实现精神境界的不断跃升,让青春在深度阅读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