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b_content_2
首页 >> 正文

传承传统节日 弘扬中华文化 ——我校举行“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主题升旗仪式

发布日期:2022-12-28    作者:     来源:     点击: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继承传统习俗,黄石三中于12月26日开展了以“感受冬至日,回归传统节”为主题的升旗仪式。黄石三中语文教师龚军军作《冬至已至,春归有期》主题讲话。

龚军军,女,高级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教科研项目多项,多次获得市级、校级各类表彰。

《冬至已至,春归有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年级语文老师龚军,今天为大家作的国旗下的演讲是《冬至已至,春归有期》。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测定出了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每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这一节令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仅仅是划分时间的标志,然而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冬至所具有的意义可能甚于新年:有了冬至,这个世界才有了节气,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节气。从先秦到汉代,人们会用它推算各种日子,何时寒食,何时春种。冬至是万事的开始,万物的开始。人们用各种祭祀来表达对天地的敬意,用各种仪式来寄托对丰收的愿景,所以“冬至大如年”。

传统节日在民间会有相应的仪式。人们会画九九消寒图来度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隆冬,用九朵梅花来表达对春的期盼。民以食为天,我们所有的节日都会有一个与季节相呼应的食物流传。冬至北方习俗是吃热乎乎的饺子,喝着滚烫的羊肉汤,祛除寒气,“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南方则会吃汤圆,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这些与节日相伴而生的食物,成为我们热气腾腾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刻在国人记忆的味蕾上,代代相传。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古人在年年的轮回中品味着自然地规律,他们以节令作为标志,按照亘古不变的土地法则,安排自己的活动。然而在现代,在这个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土地的时代,在这个空调创造的四季恒温的时代,冬天的极寒已经不能对我们的生存构成威胁。冬至,和其他的节令一样,似乎也要离我们远去了。当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元宵的灯会不再鱼龙跃舞,甚至中秋月饼没有圣诞夜的苹果、万圣节的糖果更时尚新潮,我们似乎失去了什么?

但越是潮流汹涌,我们越要牢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习近平主席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年轻一代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民族复兴的源头活水,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根不稳固,就会地动山摇,身份不独立,就会沦为“文化殖民地”。在今天,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青年的神圣使命。我们记住冬至,记住的不仅仅是这个节日,而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对于土地对于气候的深情与眷恋。让我们从时间的印记开始,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这个时刻,我想对高三的学子说一句话:12月是高三学子压力最大的时刻,三九苦寒,又叠加疫情肆虐。但谁在隆冬积聚力量,谁就能在夏日获得最强劲的奔涌。最后,让我们用古人的九九消寒歌,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期盼水流花开时刻: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冰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让我们在静寂的冬天,保持着热烈的期盼:阳光将暖,水将流动,春草将绿,春花将开,燕子归来,一切重新开始生机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