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b_content_2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以爱为灯,点亮每颗星辰的成长轨迹 —— 我的育人故事 黄石三中 黄兴亮(黄石市优秀班主任)

发布日期:2025-09-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前言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在“人文三中”的校园里,我们向每一位以爱育心的师者致敬,更要礼赞那些藏在日常里的育人故事。

这里有一群“幸福教师”:他们是紫藤花架下的倾听者,用细碎肯定解开学生自卑枷锁;是实验室里的“魔术师”,用趣味实验点燃科学好奇;是支教路上的守护者,用温暖陪伴助力贫困学子;是偏科生的“摆渡人”,用耐心辅导书写逆袭传奇。

他们践行“乐教爱生、守正创新、和美共进”的群体画像,没有惊天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术后带病返校规整班级、清晨办公室里的红笔批注、用鼓励打破师生隔阂、用关爱唤醒学生心灵。师者如灯,不必灼目,却能照亮学生前行之路。今日本专栏,便带你走进这些“点灯人”的故事,感受“幸福教师”的育人温度。

以爱为灯,点亮每颗星辰的成长轨迹

—— 我的育人故事

黄石三中黄兴亮(黄石市优秀班主任)

在教育这片浩瀚的星空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辰—— 有的耀眼夺目,有的微光闪烁,有的暂隐云层。而我,黄兴亮,黄石三中的一名数学教师,愿永远做那盏执着的灯,以爱为光,以陪伴为引,照亮每颗星辰的运行轨迹,见证它们在青春的宇宙里绽放光芒。

一、晨光中的守望:六点半的灯与藏在细节里的牵挂

清晨六点半的校园,还裹着一层薄薄的薄雾,像被谁披上了柔软的纱。教学楼里只有零星几间办公室亮着灯,其中一盏,始终为学生而亮—— 那是我的办公室。推开门,最先闯入眼帘的,是桌上那盆学生送的多肉盆栽:翠绿的叶片在晨光中舒展着,叶尖还沾着些许露水,透着蓬勃的生机,像极了教室里那些鲜活的少年。旁边摞着几本已经被翻得卷边的习题集,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是无数个深夜备课的印记;一张黄色的备忘贴斜斜压在习题集上,边角微微卷起,上面用红笔圈着 “关注小宇情绪波动”“检查312班错题本完成情况”—— 这盏清晨亮起的灯,不仅照亮了我的办公桌,更像一枚温暖的承诺,系着我对学生沉甸甸的守望。

每天这个时候,当大多数老师还在赶往学校的路上,我已经坐在办公桌前,开始梳理一天的工作:翻看前一天的作业批改记录,把学生常错的数学公式标红;整理当天要讲的函数例题,琢磨着怎么把抽象的逻辑讲得更通俗;而最重要的,是在脑海里“过电影”—— 回忆每个学生昨天的状态:小宇上课是不是又走神了?小琪的错题本有没有按时交?那个不怎么说话的孩子,眼神里的焦虑是不是少了些?

高三的压力像一张密网,裹着每个学生。我像一位细心的园丁,不敢错过任何一株“幼苗” 的生长变化,尤其是那个特别的孩子 —— 他总是坐在教室后排,上课从不主动举手,提问时声音细得像蚊子哼,可每次看向黑板的眼神,又藏着对知识的渴望与不安。我悄悄查了很多关于内向学生沟通的资料,学着用 “不打扰” 的方式靠近他:路过他座位时,会假装无意地夸一句 “这道题的辅助线画得很巧妙”;晚自习时,会把他的作业多留一会儿,在错题旁写下 “思路没问题,再检查下计算步骤”;每天总会找个自然的机会,笑着问他一句 “今天感觉怎么样?”—— 这句话不是敷衍的问候,而是想让他知道:即使你不说话,老师也在关注你。

二、理解中的守护:为“迷路” 星辰拨开成长迷雾

期中考试前的一个傍晚,夕阳把办公室的窗户染成了暖橙色。那个特别的孩子突然站在门口,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声音带着颤抖:“老师,我有些担心...” 话没说完,头就低了下去,眼里的不安像要溢出来。

我赶紧拉过一把椅子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温水—— 杯子是他喜欢的蓝色,我特意从抽屉里找出来的。“别着急,慢慢说。” 我放轻了声音,“是担心考试,还是有其他事?” 他沉默了很久,才小声说:“我怕考不好,爸妈会失望,同学会笑话我...”

看着他泛红的眼眶,我忽然想起自己读书时的焦虑—— 那种 “怕辜负” 的心情,每个努力的孩子都懂。我没有说 “别担心,你能考好”,而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师知道这种担心的感觉,我当年考试前也总失眠。不过我已经帮你做了特别安排 —— 考试时我会在考场外等你,遇到难题别慌,就像平时做练习一样,咱们一步一步来。”

考试那天,我提前半小时就到了考点,手里攥着他的准考证复印件—— 怕他紧张忘带。当他看到我站在树荫下,眼里先是闪过惊讶,随即像卸下了千斤重担,慢慢露出了一点笑容。我朝他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用口型对他说 “你可以的”。

后来,他在周记里写:“老师站在考点外的样子,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您没说很多话,可我知道,您相信我。这份理解,比任何鼓励都管用。” 看着这段话,我心里暖暖的 —— 原来,教育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有时候一句懂得、一份等待,就能帮 “迷路” 的星辰拨开迷雾,找到自己的轨道。

三、“数学驿站” 的温度:让公式里藏着心灵的答案

我的办公室有个特别的名字,是学生们给起的——“数学驿站”。这个名字贴在门旁,用彩色粉笔写着,旁边还画了个可爱的小太阳。每天下午放学后,这里的门永远敞开着,总会有学生抱着习题本跑进来:“黄老师,这道导数题我还是没懂”“老师,你再讲下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吧”—— 此起彼伏的提问声,成了放学后最动听的声音。

常有同事路过时打趣:“黄老师,天天这么晚下班,不累吗?” 我总会笑着指一指墙上的照片 —— 那是历届毕业生回校时拍的合影:有穿着大学制服的,有戴着工作牌的,每个人都笑得格外灿烂。“你看他们,” 我指着照片里的一个女生,“她当年数学总不及格,现在都能教别人解题了。看到他们成长,再累也值。”

其实“数学驿站” 不只是解数学题的地方,更是学生们的 “心灵树洞”。有学生来问题时,会顺便说 “老师,最近和同桌闹矛盾了”;有学生考砸了,会趴在桌子上哭着说 “我是不是真的很笨”。这时候,我不会急着讲题,而是先当一个倾听者 —— 听他们说青春的烦恼,说对未来的迷茫,说藏在心里的小秘密。

记得有个女生曾因为模拟考失利,在办公室哭了很久:“我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好数学了。” 我没有劝她 “别难过”,而是拿出她的错题本,一页一页翻给她看:“你看,上个月你还不会做三角函数,现在已经能做对大部分了;这个数列题,上次错了三步,这次只错了一步 —— 你一直在进步,只是自己没发现。”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从数学学习方法,到怎么调整心态,最后她笑着说:“老师,我好像没那么怕数学了。”

原来,学生要的不只是解题的步骤,更是有人能懂他们的努力与脆弱。而“数学驿站” 的意义,就是让冰冷的公式里,藏着温暖的答案 —— 让他们知道,遇到困难时,这里永远有一盏灯、一个人在等他们。

四、时光里的反哺:那些跨越岁月的温暖回响

做老师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学生考了多少分,而是多年后,他们还会记得你,还会带着成长的故事回来看你。这种“反哺” 的温暖,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整个教育生涯。

去年元旦节,天特别冷,办公室的窗户上结了一层薄霜。突然有人敲门,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黄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柯柯!” 我抬头一看,当年那个总爱问 “为什么” 的女生,现在穿着大学科研服,手里捧着一束向日葵 —— 那是我当年最喜欢的花。

“老师,我现在在做环境工程研究,上次遇到一个数据难题,卡了半个月。” 她兴奋地说,“后来我突然想起您当年说的‘数学教会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不是死记公式’,就试着换了个分析方法,居然解决了!您不知道,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还有小杨,现在是一名儿科医生。去年她回校时,给我带了一本手写的“育儿笔记”—— 里面记着她从医以来的案例。“老师,您当年教我们‘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我现在每天都用这句话鼓励自己。有次遇到一个哭闹不止的孩子,我试了好几种方法都没用,最后想起您说的‘换个角度想问题’,就给孩子讲了个数学小故事,居然管用了!”

听着他们的话,我忽然明白:教师的影响,从来不止于三年的课堂。我们在学生心里种下的种子—— 可能是一句鼓励,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方式 —— 会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里,慢慢发芽、开花,甚至长成参天大树。而这些跨越岁月的回响,就是教育最珍贵的礼物。

五、微笑里的魔力:让数学课堂洒满阳光

有人说,数学是枯燥的,满是公式和计算;可我觉得,数学是有温度的,藏着逻辑的美、思维的妙。我一直努力让我的课堂,既有严谨的知识,也有轻松的笑声—— 因为我知道,高三的备考之路太苦,需要一点阳光来调味。

每天早晨,我会在黑板的角落写下“今日加油”,后面还会画个小小的笑脸;每次考试后,我不会只念排名,而是带着学生找 “进步的足迹”:“小宇这次选择题正确率提高了10%”“小琪的压轴题比上次多拿了5分”;讲题时,我会把抽象的知识点变成生活里的例子:讲 “概率” 时,会聊 “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讲 “函数图像” 时,会说 “就像爬山,有上坡就有下坡,最后总能到山顶”。

学生们在作文里写:“黄老师的微笑有种特别的魔力 —— 本来觉得很难的数学题,看到他笑,好像就没那么难了。每次我们解不出题着急时,他总会说‘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这句话不仅帮我们解了数学题,也帮我们解了很多生活里的难题。”

有一次,班里的“数学特困生” 小磊突然说:“老师,我现在觉得数学还挺有意思的。” 这句话让我开心了很久 —— 原来,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真的能改变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看法。我要做的,就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他们的青春注入一缕阳光,让高压的备考之路,也能开满快乐的花。

尾声:愿做一盏长明灯,永远守望着星辰大海

夜幕低垂时,我会最后一次巡视教室—— 看着学生们认真的侧脸,听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心里满是踏实。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我更愿做一盏长明灯 —— 不用燃烧自己,也能发出温暖的光,既照亮学生前行的路,也照亮自己的教育人生。

十九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见证了太多成长的奇迹:那个内向的孩子,后来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还主动竞选了学生会干部;那个怕数学的女生,现在成了科研能手;那个总考不及格的小磊,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每一个孩子,都从曾经的 “微光”,变成了如今的 “星辰”。

这就是我的育人故事——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只有默默无闻的付出。它平凡得像每天升起的晨曦,却温暖得像夜空中不灭的星光。未来,我仍会站在三尺讲台前,握着粉笔,带着微笑,做那个守护星空的人 —— 用理解与陪伴,点亮更多星辰的方向,也点亮自己作为教师的最美人生,在教育这片星空中,我愿永远做那盏点亮星辰的灯。

专栏后记

一篇篇故事,勾勒出“人文三中、幸福教师”的动人模样。他们用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光芒。

这不是单向的光芒投射,而是心灵的相互唤醒。愿这些故事能传递温暖力量,也愿每一位三中学子在师者守护下绽放光彩,更愿“幸福教师”们在育人征途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满满幸福,共筑师生共进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