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b_content_2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以爱为舟,在教育浪潮中护航青春远航 —— 我的班主任育人故事 黄石三中 陈艳艳(黄石市师德优秀教师)

发布日期:2025-09-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前言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在“人文三中”的校园里,我们向每一位以爱育心的师者致敬,更要礼赞那些藏在日常里的育人故事。

这里有一群“幸福教师”:他们是紫藤花架下的倾听者,用细碎肯定解开学生自卑枷锁;是实验室里的“魔术师”,用趣味实验点燃科学好奇;是支教路上的守护者,用温暖陪伴助力贫困学子;是偏科生的“摆渡人”,用耐心辅导书写逆袭传奇。

他们践行“乐教爱生、守正创新、和美共进”的群体画像,没有惊天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术后带病返校规整班级、清晨办公室里的红笔批注、用鼓励打破师生隔阂、用关爱唤醒学生心灵。师者如灯,不必灼目,却能照亮学生前行之路。今日本专栏,便带你走进这些“点灯人”的故事,感受“幸福教师”的育人温度。

以爱为舟,在教育浪潮中护航青春远航

—— 我的班主任育人故事

黄石三中 陈艳艳(黄石市师德优秀教师)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原野上,每一段育人经历都是一颗破土而出的新芽:它在共情的细雨中舒展嫩绿的脉络,在疏导的微风里抽枝展叶,又在家校携手的暖阳下蓬勃生长,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从轻轻抚平学生揉皱试卷的温柔,到巧妙化解青春悸动的智慧,再到串联家校温情的温暖叙事,这三个看似独立的片段,实则如夜空中的星辰彼此辉映,每一颗都承载着我对教育真谛的深情叩问—— 教育从来不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与心的共振、灵魂与灵魂的唤醒。

一、共情为露:润开试卷褶皱里的绝望,种下希望的种子

共情,是教育最温柔的魔法。它能让我们的目光越过问题的荆棘丛,看见学生生命里那些闪烁的微光;它从不用强硬的姿态推着学生前行,而是像点燃一簇星火,悄悄唤醒藏在他们心底的热忱。当教育者用温柔的目光凝视每一个努力的身影,学生的每一次尝试都会被看见,每一点进步都会化作滋养心灵的雨露,学习的内驱力与自信的种子,便会在无声无息中生根发芽。

那是一个寻常的晚自习,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突然,一张数学试卷在空中划出一道凌乱的弧线,重重地摔在地上—— 是小林的。这已经是他本周第三次在数学考试中铩羽而归,少年的肩膀绷得像拉满的弓,眼眶里的红血丝藏不住委屈与绝望,心里的挫败感如同汹涌的暗涌,随时可能掀起摧毁信心的惊涛骇浪。

我没有立刻上前批评,而是轻轻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用眼神示意他到走廊上暂避片刻。晚风带着教学楼旁玉兰花的清香吹过,我递给他一枚橘子味的棒棒糖,轻声说:“老师高考复习的时候,草稿纸曾经乱得像一座迷宫,急得我甚至摔裂了笔杆。” 听到这话,小林紧绷的身体微微松弛,眼中的防备悄然瓦解。

我接着和他分享:“那时候我总用巧克力安抚焦虑的情绪,没想到有次吃着巧克力,突然就想通了卡了半天的数学题。” 他紧绷的嘴角终于有了一丝弧度。我们聊起玉兰花绽放前漫长的蛰伏 —— 那些看似沉寂的日子,其实是花苞在积蓄力量;也聊篮球战术里的节奏智慧 —— 不是每次进攻都要全力冲刺,懂得调整才能赢得比赛。那些未曾刻意提及的学习道理,像春雨般在轻松的对话中悄然渗入他的心田。

末了,小林主动弯腰捡起地上的试卷,指尖轻轻抚平褶皱,转身走回了教室。那一刻我更加坚信:教育无需雷霆万钧的“硬着陆”。当我们放下教师的 “架子”,以平等的姿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真理自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正如《非暴力沟通》中所说,放下评判的枷锁,爱的力量便会自然流淌。教育最动人的模样,正是在共情的温柔包裹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被理解的土壤里,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二、疏导为舵:引航青春悸动的航船,静待花开的时节

高中,是青春最绚烂也最敏感的时期。高考的压力如影随形,像一根紧绷的弦;而少年们心中萌动的情感,又像春天里悄悄发芽的藤蔓,在不经意间缠绕住年轻的心。作为高中班主任,妥善处理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不是要筑起冰冷的“围墙”,而是要成为掌稳方向的 “舵手”,引导青春的航船平稳驶过这段特殊的旅程。

“老师,我向她表白了,谢谢您!” 去年夏天,我收到了小 A 发来的微信留言,配着他和小 B 的录取通知书合照,照片里的两个少年笑得格外灿烂。我的思绪瞬间回到两年前 —— 那时临近高三,小 A 和小 B 关系过密的消息像一阵风,悄悄吹进了我的耳朵。

我没有急着给他们贴上“早恋” 的标签,而是找了个放学后的傍晚,单独和小 A 坐在操场的看台上。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温和地问:“你愿意放弃这份好感吗?” 小 A 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坚定。“那你能和老师说说,你真的喜欢小 B 什么吗?” 他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她很漂亮,性格也好,数学成绩和我一样优秀,和她在一起我很开心。”

看着他真诚的模样,我没有指责,而是以教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提议:“老师知道这份喜欢很珍贵,但现在离高考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像船要驶向远方,得先把帆拉满。不如等高考结束,你拿着录取通知书再向她表白,那时的你足够优秀,她一定不会拒绝的。” 或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小 A 愣了愣,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老师,我听您的!”

从那以后,我不再刻意关注两人的互动,而是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给予他们理解与尊重。课间,我会听小A 分享他和小 B 一起讨论数学题的趣事;考试后,我会肯定他 “这次选择题正确率提高了”“错题整理得很认真”;当他因为模拟考失利情绪低落时,我会鼓励他:“一次没发挥好没关系,重要的是找到问题,就像你和小 B 一起攻克难题那样,慢慢来。”

每一次鼓励,都像一缕阳光,温暖着他的心;每一次倾听,都像一座桥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渐渐地,小A 把对小 B 的好感转化成了学习的动力,每天和小 B 一起刷题、互相讲解知识点,两人的成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稳步提升。高考放榜那天,小 A 和小 B 双双过了一本线,他第一时间告诉我消息,我笑着回复:“现在,可以去表白啦!”

这场关于青春情感的引导,让我深深明白:教育不是冰冷的管束,而是温暖的守护。青春的情感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不需要粗暴地掐断花苞,只需要用理解和尊重浇灌,用耐心和智慧等待,终能让它在最合适的季节,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三、家校为帆:汇聚爱与期待的力量,托举成长的星河

教育从来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场学校与家庭双向奔赴的温暖旅程。当家庭的关爱与学校的引导相遇相融,便能汇聚成托举孩子成长的浩瀚星河。在高考这场青春的战役中,学生们奋力冲刺的身影背后,不仅需要知识的积淀,更渴望情感的滋养与心灵的慰藉。于是,我构思了“时光礼物” 视频计划,用光影为纽带,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让爱与期待在镜头流转间绽放光芒。

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教室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少年们埋首在题海与考卷中,紧绷的神经像随时可能断裂的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点的梳理,更是一场能卸下疲惫的温柔治愈,而家校合力,便是最好的 “良药”。

当我在家长群里提出制作“时光礼物” 视频的想法时,立刻得到了热烈回应。家长们纷纷翻出珍藏在相册深处的老照片:有孩子蹒跚学步时的可爱模样,有第一次背上书包的懵懂瞬间,还有小学时拿到第一张奖状的骄傲笑脸;也有家长找出封存于硬盘角落的儿时影像 —— 生日聚会上吹蜡烛的欢呼、第一次骑自行车时的跌跌撞撞、和父母一起旅行时的欢声笑语。一位父亲在发送素材时留言:“原来岁月已经在不经意间刻下这么多印记,之前总忙着工作,往后定要多留些陪伴的时光。”

从素材筛选到镜头剪辑,从背景音乐挑选到文字旁白撰写,我和家长们的沟通像编织一匹精美的锦缎,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孩子的心意。有位妈妈为了找到孩子初中时的演讲视频,翻遍了家里的旧电脑;还有位爸爸特意请假,带着素材来学校和我一起讨论剪辑细节。那些细碎的沟通,让家校之间的信任愈发深厚。

高考前最后一课,当教室里的灯光暗下,“时光礼物” 视频缓缓播放。屏幕上,孩子们稚嫩的童颜与眼前青春洋溢的面庞交叠:牙牙学语时的懵懂、第一次系鞋带的笨拙、运动会上奋力奔跑的身影、深夜里伏案学习的专注…… 光影流转间,那些被时光封存的温暖瞬间,化作最动人的告白。教室里的呼吸突然变得很轻,有人盯着屏幕笑出眼泪,有人看着父母年轻时的模样红了眼眶,还有人悄悄握住了身边同学的手 ——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感谢与感动,都在这一刻随着光影流淌进心里。

这份凝聚着爱与期待的“时光礼物”,不仅成了学生们冲刺高考的精神灯塔,更让家校之间的联结如大树的根系般愈发坚实。当高考成绩公布,班里的本科上线率创下新高,看着孩子们发来的报喜消息,我更加确信:教育的力量,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微光,而是家校携手同心,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星河,为每个孩子铺就通往星辰大海的成长之路。

站在班主任生涯的渡口回望,这些浸润着爱与智慧的故事,早已化作滋养我教育初心的养分。共情让教育褪去了说教的锋芒,化作照亮学生心灵的明灯;疏导让青春的困惑不再成为迷途,而是变成向上生长的阶梯;家校共育则汇聚起托举未来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勇敢地向着星辰启航。

我始终相信,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些平凡却动人的瞬间里—— 是理解、是等待、是携手同行的坚定。未来,我仍会以爱为舟,以智慧为桨,在教育的浪潮中稳稳掌舵,陪伴更多少年穿越成长的风浪,驶向那片名为 “理想” 的辽阔海洋,见证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最绚烂的光彩。

专栏后记

一篇篇故事,勾勒出“人文三中、幸福教师”的动人模样。他们用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光芒。

这不是单向的光芒投射,而是心灵的相互唤醒。愿这些故事能传递温暖力量,也愿每一位三中学子在师者守护下绽放光彩,更愿“幸福教师”们在育人征途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满满幸福,共筑师生共进的美好未来。